孩子到底有没有天生的好性格或坏性格?

06.13 / 2025

你是否也被贴上过“性格好”的标签?乐于助人的“老好人”、心直口快的“爽快派”、云淡风轻的“佛系青年”——这些看似“完美”的性格背后,可能隐藏着自我压抑、无意伤人或情感疏离的代价。那么,究竟怎样的性格才算真正的好?

这篇文章深度剖析好性格的本质,用真实案例教你化解“帮忙”的两难抉择,揭秘家长培养孩子的三个黄金提问,层层递进塑造健全人格。

懂一点性格心理,学会轻松的与人相处。这次我们来讨论讨论,怎样的性格是“好性格”?

我们从小就经常听到爸妈说这个孩子性格很好,那个孩子性格不好,我猜在了解1号到9号这9种不同性格的时候,你心底一定这样想过,“这个性格我喜欢,那个性格我不喜欢。”那么哪种性格是好性格呢?

1. 好人、直爽、看开,哪种才是“好性格”?

接下来我们来说三种人,大家来感受看看哪种人的性格是好性格。

第一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好人,他们对身边的人都特别好,只要别人有需要,就一定会去帮忙,从来不拒绝,很好说话,也没什么脾气,身边的人通常都很喜欢他们,大家都愿意和他做朋友。

第二种性格直爽的人,他们说话简单直接,有什么说什么,不会拐弯抹角,做事也一样,想做什么就去做,通常也会做成为止。跟他们打交道往往会比较简单,他们就是直来直去,心里没什么花花肠子,也不会算计别人。

第三种看得很开的人,这类人他们看什么好像都挺明白的,好像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一样,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,日子过得很平静,也没什么波澜,也没什么大喜大悲。

上面说到的这三种人,我们一个个来看。第一种我们刚刚说的好人,有一些2号性格的人,或者一些9号性格的人,可能就是这样的。

他们太在乎和别人的关系,有时候会压抑自己的情感,明明想拒绝的却不好意思拒绝。

他们可能会为别人付出很多,但是他们内心有一笔情感账,一旦付出得不到心理上的回报,心理上也会充满了委屈。他们常常不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,有什么情绪感受要么憋在心里,要么只让关系亲近的人知道。

那他们与关系亲近的人的关系又会怎么样呢?其实越亲近越有可能会被忽视,离他们最亲近的人就是他们自己,他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他们自己。

话说回来,如果一个人都照顾不好自己,又如何能照顾好别人呢?所以这种好人的性格看起来很好,其实也并不是外人看到的那么好。

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性格比较直爽的人,有些3号性格、8号性格,尤其是8号性格,可能是这样的。跟前面一种人比起来,他们什么话都说出来,不会藏着掖着,不会憋在心里。

当然这种看起来会好一些,对吧?很多人觉得自己直来直去是一种真实的表现,于是内心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声音:我说话直来直去就是好的,你们说话拐弯抹角就是不真实——让自己站在我是真实的这样一个制高点。

那抱着这样的心态,他们往往就会无法顾及到别人的感受,常常会在无意中伤害别人,同时也照顾不到整体的氛围,可能会冒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,或者干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儿。

所以性格直爽的人真实这一点挺好的,但是可能会伤害到别人,也会伤害环境。

第三种看得很开的人,他们不会在人群里迎合别人、委屈自己,也不会有很多的抱怨。他们看得很开,好像把事情都看透了一样,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。

不管什么事情在他们这里都是合理的,都能理解,不会因此而苦恼。他们自己不纠结,也不会让别人纠结。这种性格,事事洞明,心无挂碍,活得十分潇洒。有些7号性格,甚至有些5号性格、9号性格也会这样。

但是这种性格看起来把事情都想清楚了,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困住他们,那他们在别人眼中往往是缺少情感的——少了真情的流露,也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。

人与人之所以走得很近,很多时候是因为有共同的痛苦,是因为有了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,才会真的走得很近的。这种性格的人那么活得潇洒,事不沾身,但是正是因为他逃避了痛苦,也很容易缺少生命的深度,也就很难与人有心与心的碰撞。

2. 好性格的黄金法则

这样一分析下来,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三种性格,都不能说是特别好的性格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好性格呢?

其实好性格是有三个要素的,第一要尊重自己,第二要尊重他人,第三要尊重环境。

尊重自己就是爱自己,心疼自己,珍惜自己,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,不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。

尊重他人就是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,学会关注别人的感受。喜悦、悲伤、愤怒这些情感都是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。

所谓尊重环境,就是要有集体意识和理性评估环境的意识,能够照顾到环境。

结合刚才所说的案例来看,好人往往会在意别人,在意大家关系好,没有在意自己,所以在好性格上他是有一定的缺陷的,他照顾不好自己。

而性格直爽的人,他们在意的是自己,也很真实,可是他他们完全忽视了他人和环境,其实也不太好。

那些看得很开的人,他们在意道理、在意环境,也挺在意自己的,可是有时候却忽视了别人。

所以什么样的性格是好性格,就是要去兼顾这3个要素——要照顾到自己的感受,也要顾及到别人的感受,同时还要考虑到客观环境当中的要素。

那什么叫做兼顾到三要素呢?我们举个例子,比如说别人请你帮忙,但要是帮了这个忙,你自己会很困难,不帮你又会觉得不好意思,你会怎么办呢?

如果你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,你可能就会说“对不起,我帮不了,我也有事情要忙”,或者“我能力不足”,这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。

如果你把对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,就算给自己添了再多的麻烦,你也会说“好的,我能帮到你”。

如果你把环境放在第一位,你就会看看这件事情对整体的影响有多大了。

那么如果你想同时兼顾到这三点,需要怎么做呢?

第一,你可以不帮的,但是你要让对方很舒服地接受。第二,你也可以帮助,但是你要让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没有那么大。第三,也许你还可以运用更多人的力量,最后皆大欢喜,这就是照顾三者的好性格。

在处理两难事情的时候,总会有其他的方案让你可以游刃有余。所以我们这里说的3种方案,其实你都是可以用的,而每一个方案都是同时兼顾到三要素的。

3. 没有完美性格,只有持续成长

也许你要问了,性格心理学不是把性格分为9种型号吗?9种性格里面究竟哪几种是好性格呢?

严格来说,这三个要素和型号并不是绝对相关的。九型人格里面的9种性格,每种性格都有擅长的部分,也有兼顾不到的部分。

但是通过自我成长都有可能做得很好,变成好性格,很好相处,也有可能做得很糟糕,变得难以相处。所以没有哪个型号是标准的好性格的型号,也没有说哪个型号天生就是性格不好的型号。

如果你发现你更接近3号、7号或者8号,那么通常你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多一点。所以要时常提醒自己,要关注别人、关注大家的感受。

如果你是1号、2号或者6号,你可能会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,常常会压抑自己的感受,所以你就要提醒自己:多多关注自己和表达自己。

如果你是9号,有可能你会把大家感受看得特别重,忽视了眼前的人,也忽视了自己的感受。

如果你是4号和5号,可能你会把精神层面的领悟看得比人、比生活本身还要重要,这部分也是需要去平衡的。

4. 用三个问题培养孩子的好性格

今天我们说的好性格这个概念,一方面是提醒你怎样去成长你自己,另一方面我想这节课也是说给很多家长听的。当你了解了什么是好性格,你就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孩子。

重视教育的家长通常都会去关注孩子的学业,关于孩子成绩好不好,现在越来越多有见识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人格培养。

很多关注人格培养的家长都觉得孩子有上进心比较好。所以天天会跟孩子说“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,你要更优秀”,让孩子具备比较强的上进心和精英意识。

也有一些家长,他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好人,要去照顾别人。

也有家长希望孩子有知识,让孩子把事情本身想清楚,却远离了孩子本身的情感需求。

其实这3种做法都是片面的,今天我们学了好性格的三要素,就可以更全面、更综合地去培养孩子的好性格。

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性格,这里有3个通用的问题,当孩子遇到与人交往问题的时候,都可以去问他们这三个问题。

第一个问题,问孩子“在这件事情上你自己是什么感受”,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,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。

很多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感受,也不允许孩子的性格流露,只希望孩子听话、乖。却不知道乖和听话本身,他们只是片面地尊重别人,尤其是听家长的话,那就是片面地尊重家长,却压抑了他们的自我,其实这并不是好的教育。

第二个问题,别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?很多父母都教孩子把自己的零食、玩具放给别的小朋友,很多孩子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,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问孩子,“如果你有这个玩具,别人没有,别人会是什么感受?”

这个问题可以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,如果别人在吃零食,但是你没有,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呢?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。

第三个问题,大家的感受怎么样?问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孩子意识到,自己是活在一个集体当中的,除了你自己,你对面那个人,还有大家整体整个的环境需要去考虑,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格局。

很多家长会关注自己性格里面比较容易关注到的因素,比如说8号的父母就希望孩子勇敢,6号的父母就希望孩子谨慎,2号的父母就希望孩子善良。这些本身是对的,但同时他们也容易忽视人格培养的完整性。

所以运用我们今天讲的好性格的三元素,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和孩子,如何让我们的人格更加完整。

总结一下,今天我们讲了什么是好性格。真正的好性格既不是完全让别人舒服,也不是直来直去,更不是凡事都无所谓,而是能够同时尊重自己的感受,尊重别人的感受,也能尊重到整个环境。

我们把这三元素的理论用在自我的成长,可以提醒自己变得更加完善,用在培养孩子上,可以常常问他们三个问题,去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。

本文来源于:博雅小学堂,仅做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