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3类孩子小时候难带,长大却容易有出息!你家若是有,就偷着乐吧
08.27 / 2025
我一直认为,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,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独特的特质。有的孩子从小就很省心省力,而有的孩子天生就难养,闹腾到半夜还不肯睡。
如果父母强制驯化孩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因为“别人家孩子”虽然好,但自家孩子也不是有“问题”,他们只是与众不同而已。
有下面这3个特征的孩子,虽然小时候比较费妈,但只要利用得当,找到适合的养育技巧,反而会激发孩子潜力,更容易养出有出息的孩子。
一、倔强的孩子
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扰:
孩子特别犟,你不让他干嘛,他偏要干,急了干脆就趴在地上不起来。
可你知道吗?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报道称:
性格倔强的孩子在学业上,以及今后在工作方面都会比较成功。因为他们的意志,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。还会坚定地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,家有倔强娃,父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,前提是要恰当养育。
1、不要硬碰硬
倔强的孩子有很强的“自我服务”意识。父母如果强迫孩子遵照自己的意愿,用“支配性”语言,让孩子做这个,不让做那个:
“家里已经有好多玩具了,不能买!”
“我说过多少次了,你怎么就是记不住。”
这种回应方式,可能会导致孩子懦弱或者做事不计后果,甚至做出反对父母的行为,用“我偏做”来表示抗议。
许多父母与性格倔强的孩子关系破裂,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场两败俱伤的权力斗争。家有“倔强娃”,千万别硬来。
2、允许孩子试错,了解后果
对于劲儿头上的孩子,不要用嘴巴告诉他:“什么时候,什么事情可以做。”而是:问他:“你想这么做,还是想那么做?”
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。
元旦要带孩子去奶奶家吃饭,马上要出门,孩子却还在看书。我并没有强制阻止,而是给她说:
“宝贝,看到你这么喜欢看书,妈妈真的很高兴,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坚持。”(给孩子积极的回应,肯定她的执着劲儿。)
“可是,如果你坚持继续看的话,咱们去奶奶家就要晚了,你确定要让奶奶一直等着我们吃饭吗?”(允许她试错,并知道后果。)
“妈妈觉得,不如我们带着书,路上有时间了再接着看。”(给孩子提供选择)
孩子想了一下就同意了我的提议。一场死磕迎刃而解。
倔强的孩子做事更执着,但也更考验父母的智慧。孩子越是性格硬如钢,父母越是要柔如水。因为只有春风细雨般的温柔,才能润物于无声。
好的教育,是赢得孩子,而不是赢了孩子。
二、话痨的孩子
在网上看到一个超暖心的视频。
2岁多小女孩“话痨式”送爸爸上班:
“你注意安全,别摔倒啊!”
“拿着茶叶了吗?”
“你手机放包里了吗?”
“再见!”
“好,你快下去吧!”
对很多父母、孩子来说,也许不会天天把“我爱你”挂在嘴边,但其实很多的我爱你,都藏在了废话里。
“废话”不废,那是我们和孩子拥有的最珍贵的幸福。仔细观察,你会发现,爱说“废话”的孩子往往有不少优点。
1、好奇心强
孩子到了3岁左右,变成“行走的问号”,天天“为什么”挂嘴边,身边的万事万物都能引起他的兴趣。
“妈妈,为什么打哈欠时会掉眼泪?”
“火车为什么是一节一节的?”
知识是学不完的,但愿意去了解这个世界,拥抱这个世界,才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。
2、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
当孩子滔滔不绝地说一件事的时候,他的大脑是在飞速运转的。
他要思考自己怎么说,才能让对方接受,引起关注,这都是在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“说” 是孩子表达自己的直接方式,父母要左手爱心,右手耐心去对待。
3、很快乐
心理研究显示:
如果一个人,90%以上都是废话,这个人一定很快乐;如果这个人废话不足50%,那么他大概率过得不太开心。只有当一个人心情放松,感到幸福的时候,才会想说话,多说话,说废话。
心理学家贺岭峰曾说过:父母最重要的能力,是和孩子说“废话“的能力。
父母要多和孩子说“没意义”的话,不要总说:
“今天作业写得怎么样啦?”
“老师讲的什么?”
孩子会觉得和爸妈聊天,只能聊这些。
要多聊废话,比如“你最近放学怎么不和xx一起了呀,?”父母八卦一下,孩子就愿意聊天了。因为和孩子聊别人的时候,孩子内心是放松的,他们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价值观都说出来。这样更便于我们了解孩子当下关注的问题是什么?有什么困扰?
除了聊别人,父母还可以试着聊自己,把自己的秘密、趣事和孩子分享。
当父母愿意把自己讲给孩子听,也愿意倾听孩子,他就已经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。如果父母直接说你应该怎样怎样,那完了,孩子以后可能再不想和你聊了。
孩子喜欢“说废话”,是好事。而能陪孩子一起说“废话”,是每一个父母最大的福气。
三、爱哭的孩子
爱哭的孩子,往往更有同理心,心思更细腻,情商更高。
“看到伤感的画面,就会眼泪汪汪。”
“做噩梦了,会哭。”
哭,是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语言,心里明明不开心,还强忍着不哭的孩子,才更让人心疼。
我女儿2岁多的时候,有次半夜做噩梦吓醒了。说不清自己梦到了什么,就是钻到我怀里一直哭。我抱着她,轻轻地说:
“宝宝做噩梦了啊,害怕了是吧,梦里有可怕的东西啊,妈妈知道了,妈妈陪着你啊。”
孩子哭了一会儿,平静下来,就又睡着了。
当孩子因为噩梦惊醒,不要否认他的感受,不要急着说“没什么可怕”“要勇敢“,而是肯定和认同他的情绪,说“我知道你是害怕了”;
在孩子哭泣时,也别急着说“不要哭了,这有啥可哭的”,而是陪着孩子体验一下他的挫折感和伤心难过的情绪,告诉他“哭吧,妈妈陪着你啊”。
这种安慰才是直入孩子心底,能给孩子强大支持的爱的抚慰。如果你家孩子爱哭,更要多接纳他的情绪,多抱抱他。
写在最后
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。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,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,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;
其实,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,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。那些省心的“天使孩子”确实让人羡慕。可自己孩子身上那些你以为的劣势,只要利用恰当,都可能能成为他人生长跑中致胜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