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自律,从这一刻开始养成……
08.15 / 2025
你的周围,有没有这样一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:
每天回家做作业,不用爸妈催,不用爸妈管,语文、数学、科学……安排得井井有条,井然有序。
即使在漫长假期,也不睡懒觉,不玩游戏,学习、看书、体育锻炼……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丰富、“动静皆宜”。
好,再看看自家孩子:
每天回家做作业,爸爸催,妈妈“盯”,学习10分钟玩耍半小时。
一到假期,每天睡到日上三竿,看会儿电视,玩会儿游戏,到了快开学,匆匆忙忙“开补”作业。
所以我们常常疑惑,“别人家孩子”和“自家孩子”的差距在哪?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——别人家孩子自律呀!
为什么同样是读书,同样在学习,有的孩子就可以自律,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,而有的孩子一听到学习就头疼,永远在和家长的斡旋中挣扎。
让我们回到起点,回到自律种子的萌芽时刻,去看看,究竟是什么,帮助孩子打下了自律的人生底色。
01 自律,它容易吗?
仅仅凭着我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,我们可能也会得出一个有些无奈的结论:自律,它并不容易;自律,它常常伴随着忍耐和痛苦。
所以,自律,它为什么那么难?
这是由于,我们一直保有最古老、原始的奖励系统,奖励系统的存在是为了对人类生存最原始的目标——食物,做出最快的反应。所以,即时满足,是来自远古,最原始的本能。要抵抗本能,往往就显得有些困难。这也就是我们的自律为什么需要强大的毅力,需要我们忍受一些艰苦的抉择,在“难”与“易”之间,选择那个“困难”的选项。
而与即时满足“相对”的,是延迟满足。它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,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。它有点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"忍耐"。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,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,放弃眼前的诱惑。
所以,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,要做到“延迟满足”“自律”,都并不容易。
02 自律的底色,可能在这一刻就开始形成
尽管自律可以由后天动机推动或采用行为培养的方式,但不可否认,自律性所体现出的专注、内在控制力和延迟满足能力,无一不受到幼年家庭环境的影响。童年时期如果能获得来自家庭的自律的土壤,孩子会更容易习得这一行为习惯。下面,让我们一起看看自律能力中至关重要的延迟满足能力是如何养成的。
父母在幼儿时期提供的安全感是延迟满足能力形成的一大前提。
这里所说的安全感,一方面是即时满足被充分体验后的安全感;另一方面是被父母充分爱和照顾后形成的依恋安全感。
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安全感。也就是即时满足被充分体验后的安全感。
前文我们提到了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。那么,这两者之间是相对立、相矛盾的吗?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律,就一定要延迟满足孩子,不让孩子获得即时的快乐吗?其实,答案并非如此,要实现延迟满足,首先得让孩子充分享受即时满足。只有即时满足做到位,孩子完全相信父母,他才有延迟满足的安全感。一个被充分满足过的孩子,才会在面对各种诱惑时,有足够的笃定来延迟等待。
再来看第二种安全感。也就是被父母充分爱和照顾后形成的依恋安全感。
孩子在幼年时,如果能得到父母充分的爱和照顾,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依恋安全感。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长大后养成自律的习惯,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。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无法产生足够的自信,对于长远的目标,往往缺乏必要的乐观主义精神,更倾向于当下的满足;而一个在幼年时,获得了父母充分爱和照顾的孩子,他们的依恋安全感会让他们较少产生对未来的恐惧,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,并且能够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放弃眼前利益。
我们可以试想一下,如果一个孩子在他幼年时,想要的食物、玩具,又或者说是父母的爱都没法得到满足,那么,当他慢慢长大以后,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,他是不是会更倾向于“我要立刻得到这一切”?因为他会害怕“如果我现在没有得到,我就会失去什么重要的东西”,这往往是一种对于童年未得到的所有物的补偿,而一个在幼年时,获得充分即时满足的孩子,获得了依恋安全感的孩子,就更容易有一种相对笃定的心态,他会有这样的“底气”:即使我等一等,也没有关系,等待并不会让我失去什么。这样,他就更容易去延迟满足,更容易获得自律的心理基石。
如果在孩子年幼时,父母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,在他遇到困难时陪他共同度过;在他遇到挫折时告诉他如何处理,那么,孩子会觉得,困难和挫折也没那么可怕。同时,他也会懂得如何去承担责任,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。这是自律的起点。
03 如果,幼年时的安全感并未足够
很多家长会不确定,自己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?有些家长会担心,孩子已经过了建立安全感的幼年时期,是不是已经来不及?
其实,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,却也不仅仅只是起点。父母在家庭中所作的一切,都会化作孩子沿途的“风景”,伴随孩子一生。
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滋养土壤,种下自律的种子。家长们可以在他的儿童及少年时期,耐心地进行引导和训练,帮助孩子设定目标、合理规划、排除阻力,慢慢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,当然在这个过程中,耐心以及循序渐进非常重要。
所以,不要气馁,即使在孩子的幼年期,我们忽略了他自律种子的萌芽,我们依旧可以在他往后的日子里,给予陪伴与引导,与他一起走向自律。